惇妃母以女貴
後宮妃嬪若然懷上身孕,似乎無可避免地渴望誕下兒子,只有皇子才能確保多情的皇帝垂顧,母家貴顯,日後亦衣食無虞──當然若換轉在北魏宮中妃嬪卻不作如是想,因為親生兒若為太子,母親便被勒令自裁,寧願誕下公主也不求皇子。只是,像清高宗的惇妃汪氏般因誕下女兒而得寵的,卻是難得一見。 汪氏是都統四格之女,於乾隆二十八年﹝公元一七六三年﹞進宮,最初封號為永常在,時年十八歲。後來遞進升遷,至乾隆三十九年﹝一七七四年﹞因懷孕而晉為惇妃。翌年正月惇妃誕下皇十女,這時高宗已經六十五歲了。 終高宗一生共有十個女兒,在皇十女降生時,只有時年四十的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﹝孝賢皇后富察氏所出﹞以及剛下嫁的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﹝後追冊為孝儀純皇后,當時位號為令皇貴妃的魏佳氏所出﹞。高宗年事已高,卻又得此掌上明珠,自是滿心歡喜。皇十女既是近十年來宮中唯一出生的孩子,高宗又以「其貌類己」,由是寵愛有加,甚至曾慨歎若皇十女生為皇子,皇位繼承人非她莫屬。雖然惇妃只育有一女,可是女兒卻得到皇帝如斯眷念,時常因此造訪宮中,年歲賞賜等亦因皇十女之故特別豐厚,就算不是皇子亦了無遺憾了。 皇十女得寵可是人盡皆知,連帶其母惇妃汪氏亦備受注目。可是惇妃母以女貴,卻由是恃寵而驕,對宮女偶有不滿便動輒令人杖打。在皇十女四歲時,惇妃宮中的一名侍女竟被毒打杖斃──雖云宮女被毆可是司空見慣之事,卻從沒像這次宮女被活活杖殺。高宗聞訊後自是大怒,他本打算廢黜惇妃以儆效尤,杜絕宮中蜚短流長;卻又不願看見惇妃母女分離,只有四歲的皇十女幼失怙恃。於是高宗特意下詔說,惇妃杖斃宮女一事雖屬嚴重過失,但念其曾誕育公主,刑罰宜酌情處理,最終只把惇妃降為惇嬪;當然若單看此事人命關天,實足以將惇妃位號廢黜。由此可見,皇十女可是素獲殊寵,連帶生母犯罪亦能從輕發落。爾後不久,汪氏便復冊為惇妃,寵遇依舊了。 當然皇十女即使多酷愛女扮男裝嫻習騎射,她亦不可能一生伴隨皇帝,長大及笄後終歸是要出嫁的。高宗如此寵愛女兒,選擇額駙一事自是無比小心謹慎。而他千挑萬選以後所中意的,正是時為戶部尚書的寵臣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。高宗既賞識和珅,隆恩厚遇,皇十女下嫁其子自是最合適不過。 乾隆五十三年﹝公元一七八八年﹞,皇十女剛滿十四歲,高宗便破格冊封皇十女為固倫和孝公主──清宮規定,只有皇后之女才會冊封固倫公主﹝「固倫」一詞為「國家」之意﹞,妃嬪之女為和碩公主﹝「和碩」意指「旗」﹞;當然亦有例外者,如清聖祖皇三女,榮妃馬佳氏所出,聖祖患病時皇三女不辭勞苦盡心照顧,其孝心感動皇帝,故特冊為固倫榮憲公主。但皇十女年僅十四歲,首次冊封即為固倫公主,這是有清一代最特殊的例子了。 汪氏一生最高只達妃位,若非親生女和孝公主得高宗愛護有加,恐怕她無法得此榮寵。只是和孝公主雖萬千寵愛在一身,卻沒法扭轉後半生的不幸命運。 嘉慶四年﹝公元一七九九年﹞,已退居為太上皇的高宗病逝,仁宗顒琰親政,首先對付的便是多年來貪婪專權的和珅。他羅致了和珅二十條罪名,二話不說便將其收監候斬,只因和孝公主為其向仁宗求情,和珅才獲賜白綾自盡,以保全屍,但家產終歸不保。額駙豐紳殷德遇此變故,性情大變,雖因和孝公主的關係保留爵位,卻又因在國喪其間侍妾生女而被褫奪,圈禁在家,至嘉慶十一年才復爵位。 固倫和孝公主活至道光三年﹝公元一八二三年﹞才去世,享年四十九歲,這時距離其鍾愛敬重的父親駕崩已有二十多年了。 |